(新春走基层)根雕里的“幸福年” 山西非遗传承人巧手贺春来******
中新网长治2月3日电 题:根雕里的“幸福年” 山西非遗传承人巧手贺春来
作者 吴琼 田伟男 冯梦倩
选材、构思、雕刻、打磨、上漆,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在“顺潞根雕”非遗传承人苗魁宁的巧手下,一只栩栩如生的“兔子”呈现在大家眼前。
辞旧迎新,寅往卯来,苗魁宁希望以“兔”为题创作作品,表达对新年的祈愿。“为了表达对兔年的美好祝愿,我专门制作了一个幸福吉祥兔。”苗魁宁告诉记者,上面是牡丹,代表花开富贵,兔子在花篮里卧着,代表幸福美满。
根雕,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辞旧迎新,寅往卯来,苗魁宁希望以“兔”为题创作作品,表达对新年的祈愿。 潞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49岁的苗魁宁已有30年的根雕制作经验,穿着脏兮兮的工作服、戴着专业的防尘口罩赶制作品是他的工作常态。在他的工作室里,大到放东西的架子、小到工作用的凳子,都是其亲手打磨,多年来,他所雕刻的作品数量近千件。
见到苗魁宁时,他正在挑选树根,常人眼中不起眼的树根,在他看来却都是“宝贝”。“我以前是木工,1994年,第一次接触到根雕。”苗魁宁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个树根,形状像一条龙,回家后反复琢磨,对根雕产生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便上山采挖树根开始做根雕。
选材、构思、雕刻、打磨、上漆,根雕的过程纷繁复杂。 潞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为了寻找好的根材,他的足迹遍布家乡的大小山头。苗魁宁介绍,根雕是一门减法,必须要进行慎重的思考,才能对根体进行取舍,做出满意的作品。“以前家人、周围人对我从事根雕不太理解,《龙凤呈祥》是我的第一个作品,它让我慢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让我对根雕更有信心。”
春节前,苗魁宁带着他的新作品参加了潞城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参加展销会,就是想把根雕文化推广出去。”苗魁宁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关注根雕,让根雕更好地传承下去。(完)
飞天圆梦 | “梦天”冲天!200秒回顾中国空间站极简史****** 碧海之旁,椰林摇曳 10月31日 当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冲上云霄 中国空间站 终于迎来了“梦天实验舱” 从“0”起步,到“一”字构型 再到L字构型 到即将形成的T字构型 这条圆梦之路中国走了整整30年
“中国人怎么不行啊? 我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当年的三连问如今得到了最有力的回答
从无人到载人 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 从舱内到舱外 这条探索之路中国也已走过三个篇章
这条路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 深有体会,他说 “我们不能永远地跟在别人后面跑, 我们必须得要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 他说 “只有身处其中,我才能够体会到, 真正什么叫艰巨,什么叫复杂”
翻看载人航天的高光时刻 每一幕都曾令人饱含热泪 那是航天人的奋斗 那是科学家的创新 那更是中国人升腾的希望
“我们非常有幸, 我们这一代人把载人航天三步走, 从头到尾每一步走踏实了。” 航天科技五院货运飞船系统 总设计师白明生如是说
三十年来 那些助力“飞天梦”成为现实的人 容颜已渐渐老去 可他们的目光始终坚毅 三十年来 无数热血青年加入航天事业 以梦为翼,叩问苍穹
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将迎来 第三个故事的终章 这是终点也是起点 因为,在更远的深空 终会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科学顾问:杨宇光(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 出品: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监制:战钊 策划:宋雅娟 蔡琳 制作:简炜杰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